这文章大家都想知道关于蓝宝石RX7900XTOC白金版评测价格更低,性能更强!以及保时捷bt5376的相关题进行解说,希望对各位帮助。
首先写
去年12月,万众期待的AMDRX7900系列显卡发布,同时还首次对两款新显卡进行了性能测试。超级RTX4080,但让玩家等待的是价格,公版RX7900XT发布时售价为7399元。如今时间过去了,价格也逐渐落入合理区间,这给了这些次旗舰卡更多的竞争空间。虽然性能接近RTX4080,但RTX4070Ti的价格却可以让任何人满意。这真是一句很酷的句子!
这次收到的是蓝宝石RX7900XTOC白金版,虽然是亚旗舰定位,但是在性能和价格方面似乎更加均衡,那么这款显卡的表现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看看苏妈在RDNA3架构中引入了哪些新黑科技吧!
升级点
开始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主角,蓝宝石RX7900XTOC白金版,它采用了与RX7900XTX相同的Navi31核心。
虽然都是Navi31核心,但还是有一些区别。RX7900XTX采用Navi31XTX核心,而蓝宝石RX7900XTOC白金版则采用Navi31XT核心。两者均采用TSMC5nm+TSMC6nm工艺制造。晶体管密度均为580亿个,但芯片面积分别为522mm和485mm,晶体管数量相比上一代增加了近两倍,而且这一代核心可以通过进一步提升频率来实现更好的性能。
其他方面,RX7900XT配备20GBGDDR6显存,核心硬件为蓝宝石RX7900XTOC白金版,配备5376个流处理器、84个计算单元、336个纹理单元和192个光栅化处理单元。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小芯片设计
说完规格,我们再来说说这一代显卡的升级点。这个RDNA3架构最大的特点当然是ChipletGlue设计。AMD此前曾在Ryzen和EPYC处理器中使用过类似技术,现在终于将其引入RX7900XTX/XT的核心中。
Navi31较大的GCD采用先进的5nm工艺,可提供的性能和能效,而较小的MCD则采用成熟的6nm工艺,内置第二代无限缓存和GDDR6内存控制器。尽管它们采用不同的工艺构建,但芯片之间的连接速度仍然高达53TB/s,因此您不必担心延迟。
第二代InfinityCache
众所周知,AMD首先在RDNA2的RX6000系列显卡上引入了InfinityCache。主要目的是补偿内存带宽,提高帧率。现在RDNA3正在继续使用这个工具,并将在未来的许多年里继续这样做。在全新升级的第二代InfinityCacheRDNA3架构中,原来的128MB缩减为96MB和80MB,但无限缓存和二级缓存的组合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实现了显存位之间的平衡。等效内存带宽方面,RX7900XTX高达34944GB/s,RX7900XT高达2912GB/s,较上一代有显着提升。
第二代光加速器
AMD是第一个在其RDNA2架构中加入光追踪的,但当时的光追踪能力还不足以与老黄竞争。RDNA3的计算单元现在具有改进的第二代光学跟踪功能。该加速器通过各种硬件和软件进行优化,满足最新光追踪和应用程序的要求。现在,RDNA3架构显卡的光追性能可比上一代提升高达18倍。结合RDNA3架构的其他改进,与上一代RX6950XT相比,RX7900系列显卡可提供高达2倍的光线追踪性能。
大规模提高AI加速性能
AMD终于在其RDNA3架构中引入了AI单元,显着提升了这一代显卡的AI能力。每个CU计算单元配备两个AI加速器,有效提高常用AI计算指令的吞吐量。新款RX7900XTX/XT采用RDNA3架构,AI性能比上一代显卡高出27倍以上。还可以利用当今的硬件设备来实现未来的人工智能需求。
更高的每瓦性能
功耗方面,RX7900XTX配备了38针接口,但TDP为355W,RX7900XT为300W,相比上一代RX6950XT的330W,后者能耗更低,性能更强大。相比隔壁RTX40系列显卡动不动就消耗450W,这可以说是非常良心了。至于电源建议,建议RX7900XTX搭配850W电源。如果是高端专用RX7900XTX,使用1000W电源比较合适。RX7900XT则简单得多。建议搭配750W电源。
不过,得益于新架构的加持,两款显卡的每瓦性能同样巨大,还声称RDNA3的能耗率比RDNA2高出54%,明显高于AMD现有产品。估计是50%。考虑到之前评测中RDNA2显卡的能耗表现相当不错,这次性能的提升就更让人感兴趣了。
支持更高的分辨率和刷新率
RX7900系列显卡的另一个特点是提供54Gbps带宽,支持12位色深照片输出,支持DP21接口,支持8K分辨率、165Hz刷新率或4K分辨率、480Hz刷新率照片输出。下一代显示要求设备要求
它还支持流行的AV1编解码技术,为了支持最新的媒体格式,AMD在这两款显卡中加入了全新的双媒体引擎DualMediaEngine,支持直播的同时AVC和HEVC解码或同时编码。相比上一代RDNA2架构显卡,这一代的编解码效率提升了18倍,节省了近一半的时间。
提高记忆速度
RX7900系列在显存方面也有所提升,采用了GDDR6显存颗粒,速度达到了20Gbps,比上一代的18Gbps提升了一个档次,我们拿到的显卡就是显存颗粒。Hynix产品编号H56G42AS8DX014,显存密度为512Mx32Bit,换算为单粒2GB显存容量。
显存速度提升最直观的标志就是显存带宽的显着提升。显存位宽也从256位增加到384位和320位,因此RX7900XTX的显存带宽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960GB/s。RX7900XT的显存带宽也为800GB/s。
即将推出的FSR3
与老黄的DLSS不同,AMD自己的FSR支持所有品牌的显卡。目前已有超过216款支持FSR技术,85款已经支持或即将支持FSR2技术。最新版本的FSR22技术也已上线。玩家只需要他们需要的东西。在《极限竞速地平线5》中体验它。
由于FSR是完全开源的技术,对于开发商来说投资成本较低,但改进效果却非常明显,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加入FSR技术。我相信这很快就会发生。热门的玩家将因高帧率而享受流畅的体验。
AMD还计划在今年发布新的FSR3技术。AMD的DLSS3版本很有趣。
外观分析
与老大哥RX7900XTX不同的是,蓝宝石RX7900XTOC白金版的包装盒采用黑红搭配天蓝色的设计,显得更加年轻,中间还有标志性的PULSE心跳线。光看外包装就让人想把它拆开。
包装盒右下角,红底白字“AMDRADEONRX7900XT”的Logo引人注目,一看就知道这是最新的RX7900系列显卡。
左下方标明了蓝宝石RX7900XTOC白金版的显存容量,足足有20GB,这样惊人的配置让笔者对它的性能感到好奇。
包装盒背面是显卡信息的总体介绍,列出了当前一代RX7900系列显卡的特点以及RDNA3架构。
打开包装后,除了显卡本体之外,你会发现里面还有一个贴心的显卡支架,可以用来支撑显卡,分担对主板的压力。同时纯黑色的设计也让这款显卡显得更加好看。
再看显卡机身,这一代显卡与上一代类似,纯黑色搭配红线装饰,简洁大方,没有光污染,非常人性化。三个巨大的黑色风扇看起来非常锋利,整个显卡从远处看也非常锋利,看起来就像一个黑暗战士。
说完了外观,我们再来看看正面的三个飞叶轴流风扇。这种设计的优点是可以提供更大的向下压力、更多的气流以及更好的噪音控制。因此,很多高端显卡也有类似的风扇设计。
而且这三个散热风扇均采用了智能调速,精准的控制让这款显卡在散热性能和风扇噪音之间找到了极佳的平衡点。
背面采用一体式金属背板,散热良好,同时还增加了蓝宝石PULSE白金版显卡的心跳线进行装饰。红线与RADEON相匹配,黑色背板/箔片提供了更好的视觉效果。
当然,这款背板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位于X形散热片支架下方的Navi31核心。这就是蓝宝石RX7900XTOC白金版的灵魂。
除了顶部有一排散热鳍片加速散热之外,Sapphire在设计上也有一些独创性,放置了一块采用金属拉丝技术的铭牌,清晰地标明“SAPPHIRE”。看主板侧面很容易识别。
铭牌旁边是这款显卡的供电接口。与旁边之前的16针不同,蓝宝石RX7900XTOC白金版继续使用现有的8针接口。双8针完全足够承载这款显卡,无需更换新电源,节省安装成本。
底部是PCIe金手指,支持PCIe40X16速度,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前必须打开主板的ResizingBAR功能,才能充分利用带宽,充分发挥显卡性能。
IO接口也配置齐全。标配两个DP21和两个HDMI21接口。DP21接口大幅提升刷新率上限,最高支持8K165Hz显示输出。
显卡拆解
看完外观,显卡的拆解是必不可少的,不过这次显卡的拆解相当简单,只要拧下金属背板上的螺丝,PCB和散热器就可以完全分离。
蓝宝石RX7900XT白金版OC正面PCB采用小过肩式设计,14层多铜PCB板,两侧为显卡供电模块,内部有1个核心和10个GDDR6显存颗粒。中心。
背面PCB也密密麻麻都是电子元件,但整体比较规整,做工也比较扎实。实际上,PCB方案在公版方案的基础上稍作修改,也使用了其他AIB显卡PCB。
PCB的主角应该是后缀为Navi31XT的Navi31核心,采用台积电工艺制作,配备一颗GCD核心和六颗MCD核心。这也是AMD首次应用“胶水”设计。这种由CPU处理器作为显卡产品的配置,每核心配备5376个流处理器和80MB无限缓存,为显卡注入动力,2021年9月保时捷品牌总销量达到8398台Taycan就是Taycan。销量为585辆,占所有品牌销量的697辆,9月份Taycan以销量的0.9%位列中国大型车市场销量第15位。Taycan2021年9月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增长0.74%,中大型车销量排名较上月下降两位。
1-9月Taycan累计销量为5,376辆,较去年同期增加99,714辆。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