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款二战著名中型坦克

关于网上14款二战著名中型坦克和一些二战时期的日系车的话题,想必大家都很想了解,下面听小编来讲解吧!


坦克是人类战争史上最重要的发明。这种坦克首次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虽然规模大且速度慢,但对于当时的敌方步兵来说却是一场噩梦。他是我们步兵的守护神,由于坦克在战争中的影响,世界各国都开始研制自己的坦克。二战期间,坦克被广泛使用,分为轻型、中型、中型坦克三类。重型坦克只能在西方工业强大的少数国家大规模生产,所以当时只有轻型和重型坦克占多数。


那么本期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二战时期著名的中型坦克。


89式中型坦克


它是二战期间日本研制的第一辆中型坦克。但当时的科技水平有限,在装甲、火炮、机动性等方面都很薄弱。然而,它是世界上第一辆使用风冷柴油发动机的坦克。尽管89式坦克与西方同类中型坦克相比明显落后,但它仍然对东南亚战场构成重大威胁。


89式中型坦克的战斗总重量为127吨。它由四名成员组成,分为驾驶员、机枪手、车长和炮手。最高行驶速度仅为每小时25公里。它的车身长度为57km,车身宽度为218m,车身高度为256m。主要武器为37毫米坦克炮,但后来改进为90式57毫米短管坦克炮,是在英国57毫米战列舰炮的基础上增加的。


次要武器是两挺91式65毫米车载机枪,配有30发可拆卸弹匣。弹药储备为2,745发。主武器储备火炮为100发。


97式中型坦克


它是二战期间日军最成功的中型坦克,广泛应用于太平天国和东南亚战场。装甲防护、火力、机动性都比现有的89式中型坦克更强。1936年开发,1937年正式投入运营。从正式装备使用到战争结束,中国只生产了1500辆97式坦克。


97式中型坦克的战斗总重量只有15吨。与西方坦克相比,97式只能算轻型坦克。它采用12缸风冷柴油发动机,输出功率为125kW,最高时速为38公里/小时。它还具有新的轴承轮和悬架系统。船体采用钢装甲铆接结构,最大装甲厚度仅为25mm,船体长555m,宽233m,高224m。


武器部分的主要武器是97式57毫米短管加农炮,能够发射手榴弹和穿甲弹。可携带120发弹药,可在1200m距离击穿50mm钢装甲。次要武器是两挺97式77毫米车载机枪。一个位于副驾驶位置,另一个安装在塔后面。理论射速为每分钟500发,弹匣容量为4035发。


后来在原来97式中型坦克的基础上又研制出了改进型97式。战斗总重量增加至1575吨。主要武器被47毫米火炮取代。口径虽小,但也有好几个。它可以发射500发穿甲弹,可以在数米的距离击穿75毫米钢装甲。


随后又在原来的97式基础上研制成功1式、3式、4式、5式等中型坦克,但并未参战。它原本打算只在地面上的最后一场战斗中使用,但最终从未使用过。


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


该型坦克的外观非常有特色。不仅车体高度高,而且除了主炮塔外,车体右侧还安装了一门大口径火炮。M3实际上是之前M2中型坦克的改进版本。由于现有M2中型坦克的37毫米主炮较弱,因此制定了改进计划,取消两挺机枪并更换现有的中控台。法国75毫米火炮移至左侧,安装在右侧,装载弹药。大家知道,M3坦克是美国研制的改进产品,在英国军方广泛使用。


M3“格兰特”中型坦克车体总长564m,车体宽度272m,车体高度312m,正面装甲厚度51毫米,侧面和尾部装甲厚度38毫米,主要武器75毫米。该枪有46发备用弹药。炮塔主武器为37毫米M5坦克,备弹178发。次要武器包括两挺M1919型762毫米重机枪和9200发弹药。一挺机枪安装在炮塔侧面,另一挺机枪安装在炮塔顶部。有些型号还配有机枪炮塔,可以在炮塔内旋转。


动力系统搭载LightR975EC29缸循环4冲程径向风冷汽油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340马力,最高行驶速度42公里/小时,高速公路行驶速度26公里。每小时总战斗重量为28吨。二战期间,M3“格兰特”坦克被英国陆军广泛使用,也被称为“李将军”M3坦克。


M2中型坦克


它是美国在二战初期小批量生产的一款中型坦克。有的部署在海外,有的用作坦克部队的训练装备。不过相比谢尔曼M4,M2的装甲和火力都非常差,其装甲最厚也只有32毫米。主要武器为37毫米M3坦克炮,携带弹药200发。次要武器包括七挺勃朗宁M1919重机枪和12,250发弹药。车体两侧安装四挺机枪,炮塔侧面安装一挺并列机枪,车体正面安装两挺机枪。这种设计可以比作“机枪掩体”。


不过在二战中期,M2中型坦克基本从美军中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装甲更厚、威力更强的谢尔曼M4中型坦克。M2中型坦克后来被盟军改为M3“李将军”中型坦克。车体两侧放置了大口径火炮,并拆除了不必要的机枪。


M2中型坦克长538m,宽259m,高282m。车组由六人组成,包括一名车长、一名驾驶员、一名炮手和另一名机枪手。它采用莱特R975EC2风冷星形柴油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340马力,最大行驶速度42公里每小时,战斗全重187吨。


中型坦克M15/42


意大利在二战初期研制的中型坦克是在M13/40中型坦克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最大的特点是在专门为应对沙漠作战环境而设计的发动机上安装了空气过滤器,并配备了主炮仰角为+20度至-10度的电动旋转炮塔。


主要武器为L40型47毫米坦克炮,可发射常规炮弹和穿甲弹。副武器为三挺布雷达8毫米机枪,其中一挺作为同轴机枪安装在炮管侧面,另外两挺安装在舱内。可由副驾驶或驾驶员控制。输出方面,搭载SPA8TV8柴油发动机,最高时速为318公里每小时。车辆还配备了无线电装置,可与外界通讯。所有车辆的战斗总重量为14吨。


T34-76中型坦克


它是二战时期苏联最成功的中型坦克,也是苏联坦克军的象征。在苏联哈尔科夫工厂生产。它于1938年研制,1940年正式服役。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机动性强。它拥有强大而威力的火炮。主要武器为一门762毫米坦克炮。动力系统为12缸V型水冷4冲程柴油机,最大输出功率500马力,最高行驶速度45公里/小时。


它采用正面厚度为75毫米的倾斜装甲。最初的T34-76战斗全重不到30吨,但其防护能力却处于当时的最高水平。反坦克炮弹可在1000m距离处击穿90mm的垂直装甲。T34-76中型坦克能够在1500m距离击穿75毫米厚的钢装甲,能够适应多种恶劣环境。同时因其价格低廉、结构简单、易于批量生产而深受苏联军方的信赖。


T34-85中型坦克


中型坦克T34-85是T34-76的改进型。它拥有更厚的装甲,更大的炮塔,使用口径85毫米53倍线膛炮,备弹56发。辅助武器配备两挺762毫米机枪,一挺安装在副驾驶位置,另一挺作为炮塔内的并联机枪,储备弹药2394发。


在炮塔原有手动调节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动转向调节,以提高炮塔转速。炮塔正面和车体正面的装甲厚度达到90毫米,战斗总重量达到32吨。它还配备了更强大的柴油发动机,最高时速可达55公里/小时。T34-85中型坦克是二战期间苏联陆军使用最多的坦克。从性能上来说,除了当时的德国黑豹中型坦克外,T34-85是相对领先的。


中型坦克“豹”


它是二战期间德军装备的中型坦克之一,也被称为“中型五号装甲车”。与之前的Panzer4坦克相比,它的设计有所不同。通过使用新型55度倾斜装甲,进一步增强了防护能力。它配备了一门75毫米L70坦克炮,并在炮塔和驾驶员座椅上安装了一挺MG34机枪,使其更加坚固。它可与二战中最完整、最强大的中型坦克相媲美。它各方面都非常先进,在中型坦克行列中基本没有竞争对手。


“豹”中型坦克的战斗总重量达到了43吨,与当时的重型坦克非常相似。它搭载700马力的迈巴赫HL230P30V12汽油发动机,最高时速为55公里/小时。其车身长度为866m,车身宽度为342m,车身高度为299m。


车辆配备Fu5发射机和Fu2通信电台。较新的型号还在其塔中配备了红外系统,但数量较少。身体正面装甲-100毫米,侧面-80毫米,尾部-45毫米。二战期间,黑豹中型坦克几乎刀枪不入,但它唯一的弱点是害怕被多辆坦克从后面攻击。


克伦威尔巡洋舰


到二战末期,英国军队装备了大型巡洋舰坦克。但在一般坦克类别中,它属于中型坦克。它于1939年至1941年研制,1944年投入使用。它最初配备类似于十字军巡航坦克的57毫米火炮,但后来改为75毫米坦克炮,并在前部安装了枪口制退器。穿甲弹和手榴弹。副武器是一挺792毫米并列机枪。在战斗中,同样的机枪可以安装在炮塔顶部作为防空武器。


输出方面,搭载V12水冷汽油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为441kW。变速箱有4个前进档和1-1个倒档,并采用了“Christy”悬挂系统。最高行驶速度达到每小时64公里。车体和炮塔采用焊接结构,装甲厚度877毫米。


克伦威尔巡洋坦克战斗总重28吨,乘员5人,包括驾驶员、车长、炮手、装填手和机枪手。1944年开始使用,1955年废弃。期间经历了多次改进主炮更换为95毫米火炮,战斗总重量增加315吨,配备喷火坦克、救援车和支援车添加了车辆。添加。还掉落了一辆医疗车。


三号坦克中型坦克


二战前德军装备的中型坦克于1935年研制,1937年5月完成。III号中型坦克虽然没有进一步发展,但却为当时的装甲部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号坦克中型坦克在闪电战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III号坦克最初使用一门37毫米短管炮、一门50毫米长炮和一门75毫米短炮。在副驾驶位置,炮塔内部及其顶部安装了一挺792毫米MG34机枪。


装甲厚度为10至47毫米,发动机配备迈巴赫HL120TRM汽油发动机。最高行驶速度为每小时35公里。同时,从1937年到1942年,共生产了13个型号的III号坦克,生产量近千辆。后来到了二战中期,遇到T34-85、谢尔曼M4等盟军中型坦克时,三号坦克的火力和装甲就变得相对逊色,后来被更先进的装甲车取代。IV和“豹”中型坦克,剩余的III号坦克不适合大规模坦克战,有的用于先进坦克战,有的用作步兵支援坦克,有的改装成突击炮。


十字军主战坦克


二战初期英国军队广泛使用的巡洋坦克。1937年设计,1940年正式竣工。外观看起来与“圣约者”或“十字军”巡洋坦克相似。二战时日本军队使用的是什么三轮摩托车?据我了解,日本使用的是97式军用摩托车。这是二战时期的三轮摩托车。


日本最初从哈雷戴维森公司进口摩托车,后来于1935年三共公司购买了批准的设计图纸、工具、模具和设备并开始在日本生产,不久又生产了95型军用摩托车。


它比民用版本更高,并且使用不同的火花塞。后来的改进型是97式。名称似乎是“97式带拖斗的军用三轮摩托车”。


生产日期1937


总重量500kg


长度2.7米


宽度1.7米


高度1.2米


发动机水冷汽油机,1274CC,24马力


最高速度70公里/小时


该型车辆在日本和中国普遍使用,但在太平洋战区很少出现,最终缺乏合适的使用环境。


我对摩托车不太了解,也找不到太多。1935年,日本江东商社旗下哈雷戴维森销售公司建立的摩托车工厂生产了日本第一辆完全量产的摩托车————“RikuKing”VL1200三轮车。该车是美国哈雷摩托车的复制品,不仅是日本生产的第一辆摩托车,也是该品牌唯一的早期汽车。


该车搭载风冷4冲程V型双缸SV2气门发动机,排量1207.956ml,最大功率21Kw3500r/min,最大扭矩63NM2500r/min。随后的所有95型和97型型号均源自它,并且在二战后几乎消失了。


二战期间各国汽车生产情况?从1941年到1945年,美国有240万台,苏联有170万台,英国有80万台,德国有120万台,日本有12万台。这些都是近似数字。具体数字请参见《兵器杂志》2006年第4期《蛇吞象》一文,详细介绍了有关国家的各项工业生产、武器、装备、农业、资源总动员能力、军队总数等。1941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数字太多了,所以我粗略地算了一下。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