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汽车未能进入中国市场,或许要从定价体系的崩溃开始。

对于一些有关合资汽车未能进入中国市场,或许要从定价体系的崩溃开始。和丰田CKLUG是什么车型的相关题,你对合资汽车未能进入中国市场,或许要从定价体系的崩溃开始。这样的题了解多少呢?就让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作者孙志富


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转型的大趋势,合资品牌的命运却越来越不幸!


新车销量大幅下滑


据乘联会统计,预计2022年中国市场合资汽车品牌零售额将整体下滑。一汽大众勉强持平,上汽大众同比下降147%,上汽通用同比下降188%,东风本田同比下降178%,广汽本田同比下降62%。-永丰日产同比减少209辆,一汽丰田同比减少56辆。


起亚汽车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销量约为95万辆,同比减少384辆。北京现代尚未公布年度销量数据,但下滑已是板上钉钉。


长安汽车旗下联合品牌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也未能避免销量下滑的命运,销量同比分别减少1,761辆和2,143辆。广汽三菱销量较去年同期减少4,913辆,几乎减半至33,579辆。


2023年前几个月,合资品牌再次出现集体下滑。乘联会数据显示,德国、法国、韩国、美国、日本乘用车销量均出现大幅下滑,且降幅大于市场平均水平和自主品牌降幅。自主品牌销量已占据中国乘用车市场半壁江山。


对此,乘用车协会秘书长崔东洙表示“新能源汽车对主要销售燃油车的合资品牌产生了很大影响”,并补充道,“国内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SUV市场正在经历严重下滑。”在太空车和紧凑型车市场,国产纯电动车型抢走了合资品牌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甚至连合资品牌最强的轿车市场也开始出现下滑。


寒意继续在合资品牌中蔓延,更糟糕的是,还没有复苏的迹象!


合资汽车定价体系正在崩溃。


过去,合资企业牢牢掌握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定价权,使该市场成为日本、德国等汽车制造商的重要收入来源。一些业内人士告诉猫头鹰汽车杂志很多外资车企在中国的市场都是躺着赚,汽车配置跟不上欧美市场,但价格却高很多。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自主品牌趁着新能源浪潮对合资品牌发起全面反击,曾经高居不下的合资车销量开始下滑,市场份额也在不断下滑。衰退。持续下滑,市场继续被自主品牌占领。


销量的崩溃往往伴随着定价体系的崩溃!


2022年11月,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宣布EQ系列车型降价。


EQE车型由528万~585万元调整为478万~5343万元,售价下调5万~507万元。


纯电动旗舰车型EQS降价19.96至2296万元,由原来的107.46至15136万元降至8.45至1314万元。


AMGEQS53的售价由原价17456万元调整为1547万元,减少了1986万元。


对于此次降级,梅赛德斯-奔驰表明立场如下。“我们采取灵活的市场运营策略,通过不断观察市场趋势、收集市场反馈、倾听客户需求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表示“梅赛德斯-奔驰希望通过大幅度降价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来增加销量。”


除了奔驰,宝马、奥迪也采取了大幅度降低电动车价格的举措,猫头鹰汽车智从北京部分车商处获悉,国产宝马i3可优惠8万至10万元,进口奥迪可可以打折.e-tron豪华纯电动SUV最终优惠约12万辆,折扣超过20%,部分门店折扣超过30%。


如此大幅度的降价对于“BBA”燃油车来说非常罕见,但面对电动车有些“惨淡”的销售数据,这些合资品牌却不得不放下说服消费者购买的努力。


德国奢侈品第一,日本奢侈品其次!


2023年2月9日,广汽丰田正式宣布bZ4X厂家限时直接降价3万元。起售价直接从1998万元下调至1698万元,比一些自主产品便宜不少。同级别品牌纯电动车型。


继广汽丰田bZ4X限时降价3万元后,一汽丰田经销商将直接优惠提升至6万元。东风日产也不甘落后。艾瑞亚也减少了6万元。本田还没有跟进,但e:N系列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开始“大规模促销”,终端最高优惠在35万元左右。


日系电动车“过日子”无可厚非,但在燃油车市场,日系车价格也开始下滑。


2022年,曾经需要涨价购车的雷克萨斯不但不需要涨价,甚至还实行了折扣,但销量却较上年大幅下滑。累计销售新车176万辆。今年比上年下降了22%。


2023年1月,雷克萨斯销量超越蔚来,李斌得以实现去年定下的小目标。


汉兰达,另一款“涨价神车”,终端市场也发生了变化。近日,猫头鹰汽车杂志走访了北京多家广汽丰田经销商发现,汉兰达的价格已经很久没有上涨了。4S店的价格均以指导价为准,工作人员明确表示“价格以指导价为准,没有任何其他修饰”。


北京朝阳一家4S店的工作人员表示,“涨价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不涨价就打折,车价直接降了8000韩元”。当被及取车排队情况时,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有黑色和白色的车,不用等。”


或许是受新车价格影响,二手车市场上日系车的保值率也呈现下降趋势。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长期位居保值率前两名主流品牌的丰田和本田,三年车龄平均保值率从80年下降至80年.减少到2022年初至年底为70台左右,与大众持平,保值率差距进一步缩小。


合资车企的成本加利润“定价规则”逐渐失效。


燃油车时代,合资车的定价是根据成本来定价,以保证高盈利能力,而在市场上实现相应的利润目标是所有外资车企的最大目标。


定价规则不仅包括传统的三大技术,还包括品牌。因此,合资车的价格在中国市场一直居高不下,即使是电动车,合资品牌的价格也普遍较高。有些车型不仅比同级别的竞争对手更贵,而且还更贵。同级别燃油车。


联合品牌车的降价,意味着过去燃油车市场的“价格规则”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而失效。其中的代表就是特斯拉。


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林解释了特斯拉的降价“价格调整背后涉及众多的工程创新,本质上是一门独特而卓越的成本管理学科,包括但不限于整车集成设计、生产线设计、供应链管理,甚至毫秒级机械臂协作路径优化。”.从‘第一原则’出发,坚持成本定价。”


蔚来CEO利宾也指出,特斯拉的价格是根据成本制定的,随着成本下降,价格也会降低。


事实上,截至2019年初,所有进口特斯拉Model3车型的落地价格已超过40万元,而全选装车型则已超过60万元。随着国产后价格不断下降,Model3的价格也不断下降。国内入门级Model32020年春节期间售价仅为29905万元,搭载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的标准版Model32020年国庆假期售价仅为2499万元。


2021年7月底,特斯拉Model3标准家族升级版售价下调1.5万元,调整后售价2359万元起。特斯拉从2022年第四季度到今年1月持续降价,将Model3的起售价降至2299万元,几乎是2019年价格的一半。


新势力的策略是不惜牺牲利润,压低利润,以低价占领市场,随着总量的增加,通过规模经济赚取利润。


这种玩法是,新势力、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普遍高于合资品牌,在新的竞争优势尤其是智能、科技的加持下,迫使消费者选择合资新能源汽车。创业品牌。看看相比新势力、自主品牌机还有哪些亮点。与过去燃油车时代的表现完全相反。


新能源时代,汽车的价值体系发生了变化。以三款电动车为例,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正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年轻一代的消费者不再过度迷恋品牌光环,而更加注重车企所表现出的真实性。这导致了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合资品牌的盛行,市场处于非常脆弱的境地。


但在新能源汽车价格方面处于劣势的合资品牌,依然保持着燃油车时代的高水准。最终的销量证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合资品牌不具备三大优势,并且存在价格题。


如今,降价促销是联名品牌解决初期定价题的有效途径,但降价能否真正解决题的根源,打动消费者,让他们愿意买单呢?


如果不能尽快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汽车产品,未来合资品牌之间的差距可能会被自主品牌进一步拉大。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失败。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